郑州源创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赵辉,归国创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97项知识产权及实用技术,业务遍布上海、重庆、深圳、北京等城市,总部在郑州航空港区。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主要病因是股骨头血液供应遭到破坏,导致骨髓成分减少与骨细胞死亡,最终股骨头坏死塌陷,引起髋部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ONFH高发于20-40岁中青年人,其自然进展快,如不干预治疗,多数患者可在1-4年内发展为股骨头塌陷、髋关节继发性骨性关节炎,进而需要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坏死致病因素大体上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前者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后者主要包括长期大剂量运用糖皮质激素、酗酒、链状细胞贫血、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在中国9个省对30030名15岁以上普通人群进行筛查发现:218(0.725%)人被诊断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其中相当数量的无症状性股骨头坏死未被诊断。其中,长期大剂量运用糖皮质激素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致病因素,约占50%以上。
当前ONFH的诊疗主要根据ARCO分期及患者自身情况决定,对于AR-CO分期为Ⅰ、Ⅱ期患者,主要采用制动与适当牵引、药物治疗、髓芯减压术、截骨术、带或不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等方法,旨在减轻疼痛,延缓坏死的发生;对于Ⅲ、Ⅳ期股骨头塌陷明显的患者,往往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解决患者髋部疼痛症状和下肢跛行问题。
但以上方法均不能逆转病程,最终大部分需要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寿命有限,此外还可能发生假体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ONFH的早期有效的干预正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
随着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成果。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局部植入人脐间充质干细胞对股骨头坏死能改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髋关节疼痛缓解明显,步行距离明显延长。
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可以增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可以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并改善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另外,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细胞,形成新生骨,以改善骨骼重建。目前, 已有大量有关股骨头坏死与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报道, 说明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疗法
临床采用UCMSC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可分为早期方法和晚期方法,一般在疾病早期(1期、2期),可采用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其中后者更容易到达病灶,发挥治疗作用,对于中晚期患者因动脉静脉内注射作用有限,一般采取关节腔间隙注射法为主。以下为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调理方法:
1、静脉内注射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疾病早期,反复多次皮下静脉注射UCMSC悬液。剂量可按1*106/kg进行,每周一次,连续3-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1-3个月可通过影像学及结合患者主诉和临床症状判定疗效。
2、关节间隙注射,该方法适用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将UCMSC直接注射到病变的股骨头上,自动分散、渗透到坏死组织中或表面。该方法应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剂量在10ml以内,密度一般建议在5*106细胞/ml左右。应注意操作过程中保证无菌,事前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该方法也适宜配合骨生物材料在一起注射到病变位置。一般该方法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其特点是损伤小、安全性高、靶向性强。
3、多空髓心减压联合治疗,该方法适用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即出现结构改变或股骨头塌陷的患者,可使UCMSC定位到达环伺组织,靶向性强,可与纳米生物材料复合注射,也可与髓心减压棒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确。该方法需注意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后方可实施。
4、动脉介入联合治疗,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晚期患者有一定效果,但作用有限,只能缓解临床症状。在专门的介入手术室及医师配合下完成,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般采用2*107细胞悬液与50ml生理盐水中缓缓注入,术后需卧床休息8小时以上,注意防止穿刺处血管出血。一般治疗后3-6月进行回访及相关指标检测,配合X线、CT或MRI显像复查股骨头恢复情况,如果出现血管再生、血液循环改善、骨骼再生、股骨头坏死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说明治疗效果较好。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研究团队在行业期刊《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1年4期)上发表了题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报告。
临床研究人员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接受人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共29个髋关节(髋)。
根据世界骨微循环研究协会(ARCO)的分期系统:Ⅱ期17 髋,Ⅲ期12髋。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腔内植入脐间充质干细胞1×10^7 。
VAS评分评估移植前、移植后3、6、12个月的疼痛变化,Harris评分法评估移植前、移植后3、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测算移植前、移植后12月MRI T1像上最大层面坏死面积评估影像学变化。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结果:患者移植后疼痛改善:移植后3个月(5.29±1.59)分、6个月(3.76±1.22)分、12个月(2.10±0.70)分,VAS评分较移植前(6.86±1.31)分好转(P<0.05)。
临床症状改善:患侧髋关节疼痛改善共19例(90.4%);步态改善或行走距离延长共17例(80.9%);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共14例(66.6%)。
Harris评分:移植前(62.76±10.08)分,移植后3个月(74.62±9.70)分、6个月(76.90±8.21)分和 12个月(77.48±7.54)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股骨头坏死面积:移植后 12个月平均(187.27±11.01)mm2 ,较移植前(236.31±23.43)mm2 明显缩小(P<0.05)。
不良事件:3例患者出现移植后短期患侧关节疼痛加重,非甾体类止痛药治疗后缓解。未发生发热、胃肠道反应、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
结论:关节腔局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 使髋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可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的血液循环及影像学进展,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的新的治疗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