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无止境 创生有道
全国爱耳日|干细胞技术:重获听力的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3-03 09:10   浏览次数:109

20253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它不仅让我们听到鸟鸣、音乐和亲人的声音,还帮助我们感知危险信号、维持平衡。然而,对于全球数亿耳聋患者来说,这些声音却被一堵无形的墙隔绝在外。耳聋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交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社会孤立。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或听觉传导通路发生病变,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4.66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相当于每15人中就有1人受此困扰。耳聋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噪声、药物毒性、感染和衰老等

目前,针对耳聋的临床手段主要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和振动声桥等。这些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听力,但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听觉细胞,尤其是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不仅研究出通过种植并植入软骨制造出新的耳朵,更有学者研究报告提出利用3D技术和患者的脂肪干细胞打印耳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其免疫原性低、来源广泛,能迁移至耳蜗受损部位,通过特定环境诱导分化为相应的组织细胞,填补耳蜗缺损。

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干细胞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基础研究》于2012年正式启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团队经过4年研究,试着通过干细胞移植实现内耳毛细胞再生和功能重塑,从而达到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目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和《Stem Cells Translation Medicine》上发表,引发学术界热议,给遗传性听力障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18年,美国Cord Blood Registry脐带血库公布了采用自体脐带血治疗儿童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的临床研究积极结果。该研究在116个月至6岁获得性SNHL儿童患者中开展,评估了静脉输注自体脐带血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输注自体脐带血安全、可行且耐受性良好,45%的患者在输注后听觉脑干反应表现出显著改善(p0.05)。

 

干细胞疗法为众多耳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目前仍处于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干细胞技术将不断完善,有望帮助更多耳聋患者恢复听力,让他们重新融入有声世界。